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泰州市打造“1+4+N”青少年普法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州市创新打造“1+4+N”青少年普法新模式,引导青少年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践行法治精神。“1+4+N”新模式,即“一个载体,四项举措,N项普法活动”,以“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为载体,开展法治校园创建、中考中增加法治内容、配齐兼职法治副校长、打造青少年普法阵地,通过多种普法活动,着力转变“被动型”法治宣传方式,建立多元化、长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

【重点宣传内容】

(一)搭建“一个载体”,打造青少年普法平台。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月纳入泰州市“八五”普法规划,每年9月,通过组织符合学校特点、迎合学生兴趣、感染力强的活动,普及法律法规、弘扬法治精神,受到在校师生普遍欢迎。

(二)实施“四项举措”,夯实青少年普法基础。一是开展法治校园创建。2017年起,组织“泰州市法治校园”创建活动,在学校自查申报和各市(区)初选的基础上,市级验收组重点考核学校工作机制、制度建设、民主管理、依法治理、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对存在违法违纪、违规招生等现象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目前全市已创成“泰州市法治校园”194所。二是中考中增加法治内容。2016年起,将思想品德中考内容作了相应调整,其中法治教育的内容在全卷中比重达30%,有效发挥了考试的导向激励作用。三是配齐兼职法治副校长,2022年,市法宣办牵头为市直各学校选派了24名来自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骨干兼职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校长每年至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一次,协助学校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为校园加强法治建设提供支撑。四是打造青少年普法阵地,以贴近青少年需求为出发点,在中小学校、活动中心等打造覆盖全市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让少年儿童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习法律知识。

(三)组织“N项活动”,浓厚青少年普法氛围。利用新学期法治第一课、法治晨读、法治主题班会等活动,让法律法规知识走进学校、走入课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模拟法庭大赛”“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以“沉浸式”普法,让青少年用心学法、严格遵法、带头守法、灵活用法,在体验式法治实践中进一步学法用法;“尚礼守法”18岁成人仪式示范、宪法法律进“四仪”活动,把法治与“八礼四仪”深度融合,引导广大青少年崇德、尚礼、守法;“法治泰微课”“宪法公开课优秀教案、精品微课”评选,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法治精品课程,带动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寻法治与课程的最佳契合点;“大手拉小手”“带法回家”活动,让青少年带着《告家长书》、“法治作业”回家,与家长一起学法懂法,进一步打造家庭内部双向普法、家庭学校共同普法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新路径;“中小学生法治征文比赛”每年设置不同主题,组织动员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获评作品会依托市级媒体以特刊形式集中展示,免费发放至全市370所中小学校11000多个班级,让法治成果惠及全市在校学生。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青少年普法氛围不断浓厚。各地各部门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校园法治文化长廊、文化墙、宣传栏(橱窗)、法治图书角等法治文化阵地,充分运用校园网、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校报校刊等载体,以法治格言警句、法治典故、法治标语、法治案例等形式,广泛宣传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浓厚青少年普法氛围。

二是新模式普法成效更加明显。坚持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以法治体现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宪法以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融入到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同时,将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与法治校园创建、法律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青少年普法实效。

三是舆论宣传力度持续加强。加强与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协同联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报道活动,进一步扩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效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