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中华门街道双桥新村社区位于南京市龙蟠南路立交桥下宏光路南侧,由双桥新村、中牌楼东95号2个封闭式小区组成,辖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居住人口2236户、6000余人,由于双桥新村原为南京宏观空降装备有限公司的家属区,小区居民一直保持着任何问题都找家委会解决的惯性思维,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第一时间就来找社区要求帮助解决,很少考虑问题是否属于社区的管理服务范围。社区治理长期以来面临居民矛盾需求多、社区服务管理难,居民缺少参与社区治理平台和机制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党委强化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搭建居民群众发挥社区治理主体作用的平台和机制为切入点,组织和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的“说事、理事、议事、办事、评事、督事”,探索出了双桥新村社区的“六事民情工作法”,推进社区治理创新。
【任务措施】
(一)“说事”——畅通民意建立“绿色通道”。将社区划分为6个网格,建立了以社工为网格员,楼幢院支部党员骨干、居民积极分子等组成为信息员和“法律明白人”的网格,加强网格责任管理,以发放网格员联系卡,公开社区服务事项,网格员手机及社区办公电话,安全、法律等咨询投诉电话,发挥网格民情信息员作用,方便群众说事。设置意见箱,让百姓提建议、寄希望。在楼栋单元门公示社区主要领导的电话,方便居民24小时联系。建立了社区微信群、网格群,在网络平台上与居民进行网上互动,便于居民足不出户表达诉求。充分利用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倾听居民群众的诉求表达。
(二)“理事”——优化流程打造“特快专递”。公开居民日常办事流程及办理时限,确保居民办事简捷、理事有章。利用民生工作站、党代表工作室、“双结对双提升”等党建服务载体及社区各种民意渠道,广泛收集居民的问题建议。每周召开社区办公例会,每月召开党委会理事,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清问题项目层次,按照社区职能权限,明确办事流程,强化责任落实,规定办结时限,及时有效地解决好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建议。遇到重大问题,召开社区两委会集中理事。对于超越社区职能范围的问题,向街道报告,主动联络并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全力做好问题解决的辅助配合工作,确保在时限内有效解决问题。
(三)“议事”——集中民智汇成“最强大脑”。搭建社区居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平台,在广泛听取和征求居民代表、党员代表以及决议事项所涉及的利益主体意见的基础上,利用社区两委会、民主听证会、民主协调会、联席会议等形式,确保社区重大事项决议符合大多数居民的利益诉求。2021年社区分别召开了 “如何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中牌楼东95号大院尽快落实院落门禁系统” 、“如何开展垃圾分类”等4场议事会,邀请居民代表参与讨论和投票,集中民智民慧来决策社区重大事项。
(四)“办事”——整合资源化解“疑难杂症”。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民生工作站等重要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联动办事,集中解决居民反应大、群众呼声高、民生最迫切的难事。如:中如何开展垃圾分类,在前期召开议事会后,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全程参与垃圾分类点位的选址、确定垃圾房的大小、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等。让居民全员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再例如:在前期小区出新中没有拆除的24处封闭式车棚,成立“双桥新村社区片区改造工作专班”,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每周三下午街道、民生工作站、各相关部门参与到专班例会,总结上一周工作情况并研究制定下一周推进计划。社区和施工单位反应推进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街道、民生工作站协调各成员单位通过对问题的细节讨论,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确保改造工作有序推进。通过3个多月的时间,拆除了24处3000平方米的封闭式车棚,安装了1344个集中充电插头。封闭式车棚的改造,不仅消除了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满足了居民电动车充电的需求,而且通过规范停车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环境。
(五)“评事”——公开信息建设“阳光社区”。深入推进社区权力阳光运行平台建设,做到“四公开”:党务公开、居务公开、财务公开、事务公开;坚持每月召开社区社情民意反馈专题会议,定期公开社区党务、居务和财务,主动接受社区党员群众监督。同时,在社区宣传栏内设立“回音壁”,向群众告知和公示居民诉求的解决情况。每季度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对社区办事情况进行评议。
(六)“督事”——全程跟踪突出“群众督查”。强化制度保障,巡查回访督事。将问题建议落实情况纳入党委班子和社区工作者年度考核中,坚持一般问题定期督办、急难问题限时督办、重点问题跟踪督办,每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跟踪回访。建立社区纪委督查队,定期召开例会督事。成立社区评审组定期审核社区事务。召开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大会,报告社区办事情况,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特点和效果】
(一)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服务群众开展“六事”活动。在“六事民情”工作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社区党组织积极作为,走出了一条通过协商式议事、服务型治理、组织化参与破解矛盾难题的新路。在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中,支部党员骨干争做“法律明白人”和信息员。在“理事”环节中,也是利用民生工作站、党代表工作室、“双结对双提升”等党建服务载体及社区各种民意渠道,广泛收集居民的问题建议。在“议事”过程中,党员代表、政法网格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最关键的“办事”环节中,社区依托民生工作站、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等党建资源,为群众解决了众多难事儿、烦事儿。在“评事”和“督事”环节,“四公开”和“群众督查”,由党员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其中。
(二)以自治为焦点:引导群众全程自主解决社区事务。由于社区由厂居转型而来,居民的依赖心理短期内难以扭转,社区治理长期以来面临居民矛盾需求多、社区服务管理难,居民缺少参与社区治理平台和机制的问题。“六事民情”工作法注重全面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进来,通过法润民生工作群,社区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宣传活动,通过经常在群里发布工作讯息、法治宣传、民政服务等内容,以此为纽带,将社区陌生人一步步变成熟人,把熟人慢慢变成参与社区活动的热心人。让更多人把社区建设理解成是自己的事儿,大家共同努力的事儿,从而提高群众参与社区自治的决心和能力。
(三)以宣传为亮点:引导“法律明白人”发挥法治宣传职能参与社区事务。通过“六事民情”工作法,社区经常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同时也鼓励社区“法律明白人”参与其中,加强社区公共事务和上级政策的宣传,比如在疫情防控中,来自双桥新村的“法律明白人”除了日常门岗执勤外,积极动员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注射疫苗,他们上门给老人讲解当下变异毒株的隐患,告知老人注射疫苗能够有效避免感染后重症,由于都是同一个厂里的老同事,他们的话往往比社区的苦口婆心更有效果,社区工作也开展得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