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西藏自治区开展企业境外法律风险防控宣传教育活动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发展,我区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此举为我区开放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相关涉外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加。为助力我区涉外企业不断探索完善境外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防控措施,促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依法有序开展境外经营活动,推动涉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3月,自治区普法办组织开展了企业境外法律风险防控学习宣传活动,指导涉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做到了宣传范围更广、宣传形式更多、宣传效果更佳。

【重点宣传内容】

1.我国企业“走出去”现状及面临法律风险的趋势是怎样的?

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走出去”进程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特别是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境外上市、投资并购、承揽重大工程项目、引进战略投资等涉外经营活动全方位展开,面临的涉及我国与外国的法律风险也随之大幅增加,涉外法律纠纷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

2.涉及我国企业与外国法律纠纷的趋势有哪些?

答:一是种类增多,由过去主要以合同纠纷为主,逐渐扩展到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工责任、产品质量、证券交易等多领域,往往一个案件同时涉及多项法律;二是涉及面广,有的纠纷不仅涉及一家或几家企业,甚至可能波及整个行业;三是损失巨大,这些纠纷一旦败诉,动辄数千万、上亿美元损失,有的还可能被排挤出该国或地区的整个市场。

3.“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区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

答: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疆,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接壤,是中国与南亚各国交往的重要门户。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倡导下,西藏依托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背靠内地,面向南亚地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走深走实,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区开放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我区发展边境贸易、促进国际旅游、加强国际交流提供了便利,为我区与尼泊尔等周边国家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提供了发展动力。

4.企业境外法律风险指什么?

答:由于企业未遵守相关国家的法律以及国际经济贸易法,疏于法律审查,或者逃避法律监管而违反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或者其他规章制度,导致承担法律责任或者受到法律制裁的风险和主观上未采取法律手段对自己的权利或者将要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法律救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5.企业境外法律风险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有哪些? 

答:(1)国内相关法律法规

《宪法》《国际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反垄断法》《反倾销法》《税法》《海关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进出口关税条例》《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关于境外投资管理有关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2)国别指引

由于各国法律制度不尽相同,对外资企业的准入要求不同,所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前,需要对东道国相关法律法规做前期调研了解。包括法律概况、法律渊源、主要法律制度、投资法律制度、贸易法律制度、工程承包法律制度、劳务合作法律制度、财税金融法律制度、争议解决法律制度、环保以及外汇管理制度、其他法律风险防范等跟企业经营运行相关的规定。

6.企业境外法律风险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哪些?

答:(1)按法律风险涉及的法律部门的不同,可以分为刑事法律风险、民事法律风险和行政法律风险等。

刑事法律风险是指因行为违反刑法构成犯罪而需要承担法律制裁,以及作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承受伤害或者损失所必须面对的风险。

民事法律风险是指因行为违法违约侵权而需要承担民事法律不利后果,以及作为民事案件的受害者承受侵害或者损失所必须面对的风险。

行政法律风险是指因行为的不规范而需要承担行政法律不利后果,以及作为行政处罚不公的受害者承受侵害或者损失所必须面对的风险。

以上三种法律责任不是绝对区分的,有时也互相转换。如民事行为中也有严重制裁措施,如罚没等。侵权行为严重的就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也是经常互相衔接的。

(2)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可以分为企业外部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

企业外部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外在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引发因素包括立法不完备,法律变更,执法不公正,竞争对手或合同相对人的人为因素等。由于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企业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外部法律风险的发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企业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外部因素,进而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这种法律风险常常属于必然性法律风险。

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指由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违法经营等。由于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引发因素是企业自身所能够掌控的,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进而又往往是诱发企业风险的最普遍因素,所以是防范的重点。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可以直接通过改变企业行为以实现对法律风险形成因素的改变,进而控制风险的发生。

7.企业境外法律风险防控指什么?

答:企业境外法律风险防控,就是通过发现、识别、分析、预防、监控和处理企业面临的各项法律风险,制定、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使法律风险被控制在企业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实现企业承担的法律风险与获得收益的优化和平衡。法律风险防控也就是在投资经营活动中如何预防、管控法律风险,出现法律风险后如何补救,如何能最大程度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法律风险对自身造成的不利。防控企业法律风险并不是要束缚企业的手脚,而是促进企业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运作,增加企业价值和承担风险能力。

8.什么是企业境外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答:企业境外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是指企业根据法律风险的特性,建立由企业决策层、各管理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在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识别、评估法律风险,确定法律风险应对策略,对法律风险进行预防、控制和化解的一整套制度和流程。

9.建立企业境外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答:提高和强化法律风险意识、重视加强国际化经营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法律事务工作流程、广泛搜集风险信息、清理排查风险点、不断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在平时应广泛搜集风险信息,做到未雨绸缪。

10.企业境外法律风险防控措施有哪些?

答:(1)建立健全企业法律合规工作体系,配齐、配强法律合规工作人员;

(2)制定并完善法律合规工作制度;

(3)建立法律法规信息收集识别更新机制,针对境外市场

情况开展分国别境外法律风险和相关政策排查和评估工作,制定主要法律风险、政策清单,并重点防控;

(4)及时收集整理并组织学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法律

风险防范和诉讼的案例,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5)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并加

强在企业各个层面法律法规和风险应急预案培训;

(6)加强合同全过程管理。一是严把合同签订关,统一合同范本,避免因表述不当而导致的法律争议。二是严格执行合同评审制度,对超出合理风险外的合同,实行上会分析、例外审批,最大限度地杜绝合同签订阶段的法律风险。三是严控合同履行管理,在合同履行阶段,把合同约定贯穿企业运行方方面面,有效发挥合同约束力,确保按要求履行合同条款;

(7)遇到法律问题,第一时间积极寻求仲裁、诉讼等

法律途径救济或向我国驻外国的使馆、领馆等机构寻求帮助。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法律风险防范理念。通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我区涉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走出去”过程中树立以事先防范和过程控制为主,以事后救济为辅的法律风险防范理念,阐明了企业境外法律风险防控事先防范是基础,过程控制是关键,事后救济是保障的重要意义。

二是梳理风险类别,提供法律风险防范服务。通过梳理我区涉外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督促指导涉外企业突出重点、提前预防、加强防范,最大限度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奋力服务我区涉外企业有序健康发展。

三是明细防控措施,完善风险管理预警体系。通过明细相关法律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强调防范法律风险关键在企业的管理层,阐明了企业管理者带动身边人分析研判各类法律风险点,适时健全完善企业各项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体系,并综合运用各项防范措施对涉及法律风险的事项进行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