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临沂市司法局深入挖掘沂蒙红色资源,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具有沂蒙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2021年创作编纂了国内首部抗战时期法治类书籍《抗日民主政权在沂蒙革命根据地的法治建设》,该书共有43万字,全面叙述了1940年山东省战工会颁布《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起至1945年8月15日全面抗战胜利,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在沂蒙根据地开展法治建设的基本历程,收录了抗战时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刑事、民事、司法诉讼程序等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是学习研究党史法制史的重要实证文献和参考资料。
【任务措施】
一是内容全面、脉络清晰。系统介绍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方方面的法治建设工作,完整记录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在法治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实践经验,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法治建设对于在根据地内部建设民主法治社会,从法律上保障劳动人民翻身做主,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以及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积极推动法律制度建设、司法制度建设和司法实践的成就,对于新中国成立后法律法规的出台制定和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二是详实全面,客观权威。自1940年山东省战工会颁布《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起至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时,短短五年时间山东抗日民主政权颁布了近200部法规条例,在这数量庞大、文种多样、出版分散、类型复杂、内容交叉复杂、新陈代谢频繁的浩瀚法治文献集合中,部分文献由于年代久远疏于管理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了资料缺失毁损、难以辨认、用词不一等情况,编撰人员做了大量的认真梳理、去伪存真、综合分析、整理归档等繁复工作,必要时征集了有关法学专家和业务部门的意见,进行了研讨论证,保证了该书所选资料既权威可信,又客观公正,有效解决了以往史料散存各地、查找不便和使用困难等问题。
三是体例规范,校订严谨。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所限及人员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档案资料在抄录、印刷、传递、保管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错衍、脱漏、缺损及辨认不清的情况,编纂者做了大量资料考证细致工作。由于对历史资料的校订必须要以保持原貌、准确体现原意为目的,对其观点、事实和文句都不能改动,因此所作校改必须留有痕迹。编者将文献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改为相应的简化字和正体字;对文字错衍脱漏的订正,简单的用符号标出,复杂的用文字说明。考证后的史料,既保持了历史原貌,又规范了格式,非常方便读者阅读和利用。
四是鞭辟着里,集思广益。全书对抗战时期出台的一旧法和当代法规条例进行对比分析,将旧法放在当代视野中考量和映射,不刻意的批评和简单否定某一具体条款,而是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一一指出部分条款存在的合理之处和历史局限,以及对当世法律制定的借鉴意义,同时编者借鉴吸收了当代法学专家的先进理论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正面回答了我国法治过去如何、现在如何以及将来如何等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法律原则和发展的辩证思维。
五是独树一帜,绳先启后。当时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在制定的法规条例时,完全结合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制定实行,而非一味地拾西方牙惠,全盘接受西方法治规范,适应了战时纷乱环境,维系了党军政群关系,体现了根据地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立法观念。实践经验对于建国后法学理念和制度也起到了开拓和借鉴意义,也对当下全面深化依法治国进程提供了思想指引,有助于更多沂蒙法治工作者熟悉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好地发挥法治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功能。
【特点和效果】
临沂市司法局组织编写这部书,全面介绍了沂蒙军民推行法治建设的光辉探索历程,记载了沂蒙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政治体制建设中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宝贵的红色遗产,填补了国内关于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法治建设研究的空白。这部书编撰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挖掘沂蒙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总结深挖沂蒙革命法治建设史,进一步坚定了历史自信、法治自信、文化自信。这部书编撰践行贯彻了中央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要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求精神。这部书编撰进一步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也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有力推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这部书深入挖掘了沂蒙法治文化,弘扬了“水如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丰富了法治文化建设的载体,为推动全市法治文化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坚定了全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觉,为正在全市开展“学理论、悟思想、见行动、创一流”活动增强了行动自觉,为打造模范机关、建设政治机关增强了政治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