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对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深刻影响。自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以来,天津市武清区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动民法典的广泛实施,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民法典学习宣传实施氛围。截至目前,全区各单位共组织开展60余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受众人数达20余万人次。

天津市武清区多举措宣传学习《民法典》

【重点宣传内容】

(一)立念于“文”,凝力推“典”

制定学习宣传方案,深入安排部署。制定《2021年武清区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宣传重点任务和落实责任单位,确定4项主场活动和8项主题活动,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深入全区。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司法局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方案>的通知》,对民法典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持续升温。

纳入普法责任清单,筑牢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武清区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召开武清区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暨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对《武清区普法责任清单》进行第二次修订,在共性普法责任清单中,将民法典作为重要的普法宣传任务纳入其中,并在个性清单中明确相关单位民法典宣传任务,形成民法典学习宣传“大格局”。

有效结合实际工作,推动贯彻实施。将民法典内容纳入武清区八五普法规划,列入2021年和2022年年度重点普法工作,推动全区各单位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贯彻落实民法典。成立武清区民法典律师宣讲团,集中为全区各层面各领域提供法治宣讲服务,运用好优质法律资源,扎实组织学习宣讲工作,不断推进民法典的广泛宣传和有效实施,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二)立意于“人”,重点学“典”

以吏为先,发挥示范效应。注重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强化形成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风气,让“关键少数”做好学习运用民法典的表率。各级党委(党组)带头学习民法典,将民法典学习纳入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安排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情况,采取中心组集中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学习民法典。2021年组织全区119个单位5127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天津市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考试,并组织开展区内领导干部任前考试,在学习考试中强化民法典内容学习。举办武清区执法、普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将民法典知识内容作为培训重点,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民法典、严格遵守民法典、执法宣传民法典,用自身行动为民法典的全面学习和适用作出生动典范。

学思悟行,聚焦未来希望。加强青少年学习、宣传、维护、遵守、运用民法典的法治教育,为广大青少年扣好维护个人权益的“第一粒扣子”。依托全区中小学校每学期开展“上好开学第一课”、“春季普法校园行”活动时机开展法治宣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法规讲解、活动交流等多种方式和载体,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学习民法典,尤其是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和保护财产权利、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使其深刻领会和把握民法典颁布与实施的重大意义。向多所中小学校赠送民法典法律书籍和民法典法律法规知识讲解宣传资料,充实丰富学校法律图书角,鼓励在校学子做“学习民法典的示范者”和“宣传民法典的先行者”。

与法同行,共建美好生活。民法典规范的社会关系涵盖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区普法办将民法典入户宣传与党员“入列轮值”、网格服务有机结合,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普法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宣传队伍,在入户宣传时发放民法典相关法治宣传资料,着重向辖区居民宣传讲解民法典关于物权、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鼓励引导居民群众依据民法典来积极行使权利、保障权利,真正做到让“百科全书”飞入百姓家。向各街道办和镇政府发放《民法典》书籍和民法典主题挂图,激励推动各街道办和镇政府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三)立情于“民”,全面讲“典”

在服务中宣讲。充分利用覆盖城乡居民的三级法律服务中心(站),在开展律师坐班、流动服务、电话咨询等法律服务时,向服务群众宣传民法典,实现“精准一对一”的民法典普及。充分利用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项人民调解组织,在调解员调解案件时,向调解群众开展民法典宣传,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过程变为向群众普法的过程,有效提高民法典关注度。

在执法中宣讲。全区各执法、司法部门突出执法、办案过程中涉及的重点问题释法说理,积极主动向当事人和群众宣讲有关法律规定和政策依据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民法典普法教育,让群众不仅充分理解执法、司法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同时加深对民法典法律法规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增强法律权威和公信力,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牢固的法治信念和法律信仰。

在活动中宣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法典宣传活动,不断延伸民法典宣传领域。深入村居、社区、学校、军营、企业等地开展民法典专题宣传,邀请专业律师举办法治讲座,组织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等为群众耐心解答疑惑,普法志愿者以“以案说法”形式向大家讲解《民法典》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为村居群众、企业职工、部队军官送上“民法典大餐”。

(四)立足于“新”,多样看“典”

线下新阵地造势。积极开拓公园、绿化带、宣传栏等人群密集场所进行阵地宣传,为群众走进民法典、学习民法典提供便利渠道和良好平台;在各单位服务大厅、服务窗口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播放民法典口号标语、宣讲视频;在城区重要路口电子显示屏播放民法典自制短视频,营造全区群众一起学习民法典的良好环境。

线上新媒体宣传。区新闻媒体及时转发中央、天津市主要媒体重要稿件,及时报道区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的举措,及时反映各单位各部门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的生动实践和具体成效。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将民法典内容纳入考题重点,将决赛现场在区电视台进行实况转播,在全区掀起学习宣传民法典的热潮。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展民法典有奖竞答活动,增强民法典学习吸引力和感染力,每月一期,现已开展12期活动,累计获奖人数500余人。

研究新作品吸睛。自编自演自导13部民法典专题短视频,邀请12名专业律师对29个民法典重点法条进行细致解读并录制成视频,在线上线下进行播放,增加民法典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精心制作民法典公益动画和民法典沙画,强化法治文化宣传的感染力。制作印有民法典标语的指甲刀、宣传单、普法书籍等法治宣传品向群众、村居发放,丰富村居法律图书角和公共法律服务站,让民法典学习宣传氛围充斥在群众身边。

【活动特点和效果】

“面面俱到,喜闻乐见。”依托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进市场、进万家等“法律十进”活动向辖区群众宣传讲解民法典,让民法典切切实实走进大家的生活,进一步扩大普法宽度与深度。面向党员领导干部人群,借助机关单位部署交流形成联动合力,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面向师生官兵人群,借助法治讲座与案例讲解形成教育合力,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面向企业职工人群,借助座谈宣讲和案例讲解形成保障合力,助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面向村居群众人群,借助基层活动和法治阵地形成宣传合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面向线上网民人群,借助媒体播放多样主题的宣传视频和组织乐于参与的竞赛活动形成平台合力,营造浓厚的人人参与学习民法典氛围。

“独出心裁,寓情于景。”有针对性地创新民法典宣传学习的形式,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不束缚于传统媒体普法形式,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有效结合线上线下“双线”模式,围绕民法典做出线上组织知识竞答活动、自制诙谐幽默普法视频、录制专业律师讲解视频、组建专业普法团队等等举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依法办事、法治社会的魅力,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一年多以来,辖区内人民群众成为宣传形式的创新主体,在群众内部形成带动效应,由“先学”促进“后学”,进而“一传十,十传百”,大大提高群众学习宣传民法典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将学习宣传民法典的这份热情有效融入到大家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进一步推动法治武清的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