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素养和安全意识,以及完善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管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2022年2月,新宾镇司法所到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以“杜绝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普法宣传讲座。

抚顺市新宾镇司法所开展“杜绝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主题法治宣讲活动

此次普法宣传活动以“杜绝校园欺凌”为立足点,围绕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行为表现、特点、校园欺凌后果危害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校园欺凌案例解析、遇到校园欺凌行为应该怎么办和怎么预防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等8个部分给广大师生详细讲解了“校园欺凌事件”,以案释法、以法论事,告诫同学们必须引以为戒,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并针对校园欺凌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向同学们讲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更有效的保护自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

此次活动由镇中心小学百余名师生踊跃参加,普法活动由“杜绝校园欺凌”讲座、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册等三部分组成,通过普法宣传让学生们更加懂得珍惜校园的美好时光,远离违法,远离犯罪,做一名学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对预防校园欺凌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创建平安、健康、和谐的校园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的意义。

【重点宣传内容】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它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和索要财物等行为,身体欺凌,即实施打、踢、推等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言语欺凌,即起绰号、谩骂、侮辱、造谣等行为;社交欺凌,即排挤、孤立对方,使其排除在群体活动之外;索要财物,不给就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行为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画侮辱画。网上欺凌,即在网络、论坛、微信群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和后果

校园欺凌会给受害者的身体、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和伤害,以至于受害者容易缺乏信心和勇气的,产生消沉抑郁的心理,会对自身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对于施暴者来说,不但需要对给他人带来的身体伤害承担治疗、赔偿的费用,而且会导致自身无法继续完成学业,自身的品行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更有甚者从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受到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做

1、求助于学校、警方和家长。遭受到校园欺凌的同学,首先应及时的向学校、警方和家长反映,在学校、警方和家长的帮助下,制止暴力,绝不能逆来顺受或以暴制暴,也不要一意孤行做出极端的选择。

2、向法律援助机构求助,法律援助机构的电话是12348。

3、避免正面直接搏斗。在与不法行为作斗争时一定要讲策略,运用智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4、沉着冷静。一个人遇到突发的欺凌事件时,不要害怕,要尽快走开,如果对方突然出手或追逐,立刻向最近的人群奔跑。

5、打理好自己的情绪。遭受到校园欺凌的学生应当勇敢的克服欺凌所带来的伤害。可以常看一些幽默的、正能量的书籍或电影,或者多跟自己信任的人积极交流,把注意力放在个人情绪管理和学习上,调整好心态,罗列出积极的目标,并且努力实现它们,这样带来的成就感会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底气。

(五)如何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1、增强友爱互助意识。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互谦互让,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不对同学动武、动粗,不断提升自己讲文明懂礼仪的素养。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参与打架斗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进网吧、游戏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在网络贴吧、论坛等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

3、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

4、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在遭受校园欺凌时,不以暴制暴,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5、学生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等天黑了再回家,放学不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6、参加防卫训练,不希望学生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学生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我尊严,减少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7、加强校园巡查工作,特别是在重要时间、重要场所的巡逻和查看,同时学校要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8、学生须在家长和学校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是非对错,进而成为一个乐观向上,自信、自爱、自立的少年。

【活动特点和效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通过普法讲座让学生对校园欺凌有了一定认识,本次讲座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行为和认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宣传,寓教于乐、寓学于乐,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载体与媒介,使青少年学生掌握防范校园欺凌的知识能力,达到提高教育宣传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