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推动国家机关履行普法主体责任,提升“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质效,依据中共滨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滨州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活动实施办法》(滨法委发【2021】3号)相关规定,滨州市于2021年11月-2022年1月开展了滨州市2021年度首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活动。

滨州市开展2021年度首届国家机关 “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活动

“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由国家机关主动向社会、向普法主管部门报告履职情况,为各部门提供了集中展示本单位普法成果的最佳平台,也是推动各单位各部门切实履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有效措施。本次首届履职评议活动自2021年11月启动,市普法办综合市直各部门普法工作情况,抽取了市检察院、市妇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黄河河务局4家单位参与现场履职评议,其他市级普法责任主体按要求向市普法办提交书面履职报告。 

【任务措施】

(一)领导重视,部门参与。2022年1月19日组织召开了滨州市首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现场评议会,市检察院、市妇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黄河河务局4家单位领导分别做普法工作履职报告,从普法责任制机制建设、系统内部学法用法、社会普法宣传、创新普法形式、普法工作实效五个方面,汇报了本系统、本部门普法工作情况;4家单位分别制作了视频汇报短片、PPT汇报片,并在评议现场展示了本系统本部门的普法视频、普法台账、普法展板和法治宣传资料等。通过现场报告评议活动,既充分展现了各单位开展普法工作的成效,更展现了各单位自觉履行普法职责、自觉接受社会群众评议监督的诚意。

(二)真评实议,确保实效。评议活动坚持动真格、较真劲,切实做到“真报告、真评议、真考核”,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基层、媒体代表等等第三方代表组成的评议团,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形式对4家单位的普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对部分单位的普法阵地、法治文化阵地等进行了重点查看。社会公众网络评议环节,邀请滨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在《滨州日报》等主要新闻媒体刊登被评议单位的普法履职情况;在“滨州司法”“滨州普法”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展播被评议单位普法案例作品和普法履职情况;自2021年12月28日晚9点至12月31日晚23点59分,依托滨州融媒体中心在“消息牛”手机台APP开展公众网络投票;投票期间共有23000余人次参与投票,投票数达91698,投票热度(总访问量)达191180。现场评议报告会上,评审团对4家的履职报告进行逐一点评,提出意见建议。评议团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为探索建立普法工作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普法工作考核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三)亮点突出、示范创新。整个履职评议活动中,市普法办加强组织领导,4家评议对象密切配合,确保了评议活动有序推进,实现了评议活动既是一次普法责任制落实督导过程,同时又是一次全面普法过程。市检察院深化检察长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突出强化青少年普法教育;通过强化“办案即普法”理念,持续提升普法工作质效。市妇联注重突出宣传实效、队伍建设、家风引领、维护权益等重点工作,使普法工作更有温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强化《退役军人保障法》和“双拥宣传法规宣传”工作,全面推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市黄河河务局不断丰富“法治润黄河”品牌内涵,打造沿黄法治文化阵地,为滨州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4家单位的各有特色的典型做法,对示范引领和推动全市国家机关落实普法主体责任发挥积极作用。

【特点和效果】

通过开展全市首届“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活动,综合自评自查、实地考察、网络评议和现场评议结果,此次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的结果为:市检察院、市妇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黄河河务局4家单位得分均超过95分,获得优秀档次。此次评议结果将作为对市直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工作考核和“八五”普法工作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全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提供了参照。

在整个履职评议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落实普法责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各部门开展普法宣传的质效不一。因各部门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一致,导致各市直部门之间的普法力度和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了法治宣传的质效。二是以案释法制度有待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各部门单位对办案中发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分析和整理,增强以案释法的实效性。三是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成员单位未能充分发挥机关已有阵地的积极作用,法治文化作品创作能力不足,形式内容单一。

下一步,市普法办要认真总结经验,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目标,认真履行好新时代法治宣传工作的新使命,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社会治理难点热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和以案释法制度,发挥法治宣传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持续开展履职评议活动,着力构建全市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