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21年1月13日接到赵某投诉在辖区用工的某某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管理公司”)拖欠工资的案件,依法进行立案调查。在处理投诉案件的过程中,发现管理公司存在安排张某等10名劳动者在2021年3月至6月期间连续工作7天至61天不等,同时,安排张某等5名劳动者在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每月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超过36小时的违法行为。
【调查与处理】
(一)违法行为及依据
本案中,管理公司在安排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存在未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和每月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超过36小时2个违法行为。
1. 管理公司未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
2. 管理公司每月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超过36小时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
(二)法律适用
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同时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依据以上规定,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管理公司的2个违法行为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1.责令管理公司立即停止违反法律规定未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的行为,同时将改正情况以书面形式向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送改正情况。
2.责令管理公司立即停止违反法律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行为,同时将改正情况以书面形式向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送改正情况。
3.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五条对管理公司违反法律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行为给予罚款1200元(按每人100元计算,共计12人的标准处罚)的行政处罚。
【法律分析】
本案涉及的核心问题在于劳动监察部门如何对“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进行劳动保障监察。
对于实施标准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日工作时间、周工作时间及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首先,根据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其次,第三十八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再次,第四十一条规定了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长的,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有特殊原因的,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并且延长工作时间须经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并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最后,第四十二条规定,对于因自然灾害、事故等需要紧急处理的,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抢修的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特殊情劳动法可以突破第四十一条的限制。此外,《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根据上述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第(五)项将“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作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重要事项。执法部门在执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一般情况下,对于适用标准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须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且应经过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并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如用人单位存在未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每月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超过36小时等违法情形,即使用人单位已向劳动者支付了相应的加班工资,亦不能免除其受到行政处罚。
第二,对于主张存在《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特殊情况下加班不受限制”情况的企业,应结合其行业属性、当时情况的紧迫性、是否有影响公众利益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考量。并且,及时在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虽有权安排劳动者加班,但亦不能无限制安排加班。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劳动监察部门应对劳动者的合理工作量进行详细了解。
【典型意义】
本案作为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典型案例,在以下几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是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严重危害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休息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过长时间的工作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法律对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首要的作用就在于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利。
二是多措并举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在加强对企业执行工时规定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通过查一起案件打击一片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要加强对行业劳动定额、劳动标准的研究,为企业制定合理规范的工时提供依据和指引。企业要健全工时协商机制,与工会共同制定符合行业标准、契合企业实际、反映职工意愿的工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