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费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践行“乡村振兴、法治先行”的理念和“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村民法治意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及安全感。
【重点宣传内容】
(一)法治“固”心,让法治乡村建设强起来。以法治乡村示范村居建设为契机,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县重点打造了20个法治示范村,整合文体活动室、村史馆、百姓大舞台等资源,高标准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治文化宣传栏和法治趣味小标志牌,并通过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及小视频,宣传《宪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知识等党和政府相关政策规定,营造浓厚的乡村法治文化氛围。部分村居高标准打造一处法治书屋,购买《宪法》《民法典》《婚姻法》等法律书籍和与农村、农民密切相关的法治图书、科普杂志,数量多,种类全,内容广,并做到及时更新,使广大村民在农闲休息的时候有了一个学习充电的好去处,切实增强老百姓的法律意识,逐渐做到遇事找法、进门见法、随手取法、就地学法、办事依法。通过整合资源,打造阵地,真正让法治乡村建设强起来。
(二)教化“守”心,让法治乡村建设暖起来。通过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村支两委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并引导村民学法、守法、懂法、用法,自觉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网格服务访万家,帮困解难到咱家,网格员每天进行巡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开展“网格连心桥”“广场夜话”“巡听心声”等活动,加强与群众沟通交流,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心声,以“万事和为贵”“遇事退一步”等理念教导群众互尊互爱、互帮互助、互让互谅,处事要自律、谦和、礼让、豁达、通融,家族内部要勤俭为本、敬老爱幼、敦亲睦邻。同时开办村居“法律诊所”,由辖区民警、驻村法律顾问、综治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人员组成,致力于排查化解居民矛盾纠纷、提供法律诉讼代理、无偿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真正的让法治乡村建设暖起来。
(三)点单“入”心,让法治乡村建设实起来。依托“志愿沂蒙”点单系统,形成“百姓点单—专业制单—政府买单—志愿送单—百姓评单”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法治讲座、入户普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多种形式,结合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禁毒铲毒等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广泛开展普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村居法律顾问在赶集日、接访日、村居服务日等时间,结合儿童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针对学校、村民、村居组织等不同对象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司法所定期将抽象法律、法规“著”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法治宣传“微”文章进行全乡推送,让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学习、了解、掌握与其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真正让法治乡村建设实起来。
(四)文化“育”心,让法治乡村建设乐起来。以村庄户剧团为基础,不断吸收有文艺特长的村民,建立法治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将法治文化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中,推进法治文化向生产、生活等领域全方位影响和渗透,定期在各村举办法治文艺演出,宣传法治内容。“拉魂腔”是费县大田庄乡的传统曲艺项目,历史悠久,邀请民间老艺人加入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该传统曲艺在村里又响起来,得以传承光大。通过对传统曲艺的继承发扬,以老百姓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进行法治作品创作,留住乡音,法治与传统艺术相融合,让法治理念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到自己身边,真正使法治乡村建设乐起来。
【活动特点和效果】
通过法治乡村建设,营造了浓厚的乡村法治文化氛围。使广大村民逐渐做到遇事找法、进门见法、随手取法、就地学法、办事依法,切实增强了老百姓的法律意识。
一是打造了让老百姓在生活生产中“看得见、摸得着、受欢迎、见实效”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法治宣传阵地创意新颖、法治内涵丰富,接地气,真正体现了让法治文化阵地向乡村渗透,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法治元素,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平台,达到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法治熏陶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二是形成了“平安更牢、基础更实、服务更优、秩序更好”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使全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调解员总结出了“听、理、换、退、和”五字调解法,被广大人民调解员熟练掌握,也获得了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可。如今,“邻里相处,和睦最贵”、“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方言俚语,是费县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话。
三是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思路,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普法讲座、发放法治宣传册、宣传页、微信群普法等多种方式,提高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先后悬挂宣传标语2000多幅,利用各类新媒体网上宣传600多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400余人,发放各类法治宣传材料1万多份,各类政策法规等宣传彩页1万余份,惠及群众10万余人。
四是寓教于乐,村民自编自演的法治文艺表演,通过通俗易懂的、接地气的方式,增长了村民的知识,提高了居民法律常识,使群众在欢乐中学到了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