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扬州市抓好“六个结合”推动宪法宣传走深走实

2021年以来,根据国家和省统一安排,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扬州市采用“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宪法宣传周“六大活动”,阐释好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阐释好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重点宣传内容】

一是结合法治思维提升工程,开展宪法进机关活动。 结合全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提升工程,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交流会暨政治轮训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国家机关在宪法学习宣传中的“头雁效应”,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原原本本学习宪法文本,增强宪法法律观念,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带头遵守和维护宪法法律。落实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参加旁听庭审,同时依托中国庭审公开网,精选涉及行政执法、职务犯罪、民法典的案件庭审,组织全市国家工作人员线上旁听庭审,推动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助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

二是结合法治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开展宪法进学校活动。 举办第二届全市中小学校法治教育名师培训班,强化法治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校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 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国家宪法日 “宪法晨读”“国旗下讲宪法”、模拟法庭、宪法知识演讲、书写宪法板报、召开宪法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多种渠道传播宪法精神,让学生感受宪法的尊严。启动“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 ”法律知识竞赛线上决赛,引导青少年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的良好意识。组织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大学生走进社会,向群众宣传讲解宪法,在宪法宣传教育实践中增强宪法体验。

三是结合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宪法进基层活动。结合“民法典进家庭”“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宪法、民法典、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专题培训,同时组织引导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有效提升法治实践能力。针对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开展普法宣传,突出宣传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引导全社会形成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宣传讲解《法律援助法》,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增强普法宣传的精准度与实效性。

四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宪法进企业活动。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律师走访联系企业,了解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为企业面对面把脉法律难题,提供政策解读、法律论证等服务,切实增强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意识。深入推进“法企同行”“百所连千企”“法企服务一线牵”等法治体检活动,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运行。

五是结合法治文化涵养工程,开展宪法进公园(广场)活动。在三湾公园新建运河法治文化长廊,设置宪法法律宣传专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宣传展板、现场法律咨询等形式,普及宪法知识、弘扬法治文化。各县(市、区)利用已建成的宪法主题公园广场或者宪法专区同步开展相应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在全市组织宪法主题公益广告、海报等创作征集活动,利用公交站台(车载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等,集中展播(映)宪法主题动漫微视频作品,推动形成 “全屏”联动合力宣传宪法法律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六是结合全民网络法治素养提升工程,开展宪法进网络活动。在扬帆、扬州发布同步开辟“宪法宣传周”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全市宪法宣传活动开展情况,促进宪法精神的网络传播。在全市各级网络视听媒体上集中播出宪法宣传公益广告,加强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新出台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全面升级线上宪法宣传教育馆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体验馆,增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典宣传版块。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本地本部门普法网站、门户网站普法栏目以及普法“两微一端”等线上阵地优势,开展宪法法律知识宣传和微视频展播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宪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活动特点和效果】

通过举办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助力全面依法治市和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此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充分发挥法治力量护航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作用,提高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