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2014年以来,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在“1+X”(一个村民理事会加若干个协会)的基础上,打造升级“二三四”乡村治理模式,即民主组建“两会”,抓好“三步理事”、强化四重保障,形成党组织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及理事会决议、村委会执事、专项协会协助办事、村务监督委员会监事的“五位一体”村级治理新格局。
【任务措施】
(一)民主组建“两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设立政策法规宣传员、村级事务管理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乡风引导员、重大事项监督员,组建村务理事会和村级专项协会,通过“两会”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全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一是“三荐三选”成立理事会。即村民通过组织推荐、村民举荐、个人自荐方式,按照“村民选代表、村民代表选理事会成员、理事会成员选理事长”的程序,选举产生村民代表、理事会成员、理事长,每个自然湾推选2-3名理事会成员和1名副理事长。村务理事会主要负责协助村“两委”收集村民意愿,组织实施村民代表会议或村“两委”会议授权事项。二是双向选择组建专项协会。根据群众诉求和村级发展需要,组建若干专项协会,具体负责相关服务管理项目的实施。共组建文明新风、和事佬、自来水、红白喜事等专项协会8个、会员达360余人。三是“两会”直接服务群众。村“两会”成员遍布6个自然湾,确保服务无盲区、无死角,真正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到每家每户,彻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
(二)规范“三步理事”。一是规范村“两委”谋事。村“两委”注重收集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亟需解决事项,及时确定议题,召开党支部会议和村委会会议进行研究,重大事项提交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形成决议后交由村务理事会办理。二是规范理事会管事。理事会根据村“两委”决议,讨论具体办理意见和方案,组建相应的专项协会,并随时向村“两委”反馈办理进展情况。理事会把“支部要办的事”和“群众想办的事”有机结合,形成村“两委”与村民良性互动局面,让村党支部“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三是规范专项协会办事。专项协会负责项目具体实施,村“两委”和理事会为项目实施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并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
(三)强化“四重保障”促长效。着力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监督保障、激励保障等四项保障措施,构建长效机制,促进村“两委”、村“两会”和全村群众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成果同享。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把好用人关,推荐25名党员在“两会”中任职,并分别组建党小组。党支部每月组织“两会”成员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活动,提高政策水平和议事能力。不定期邀请村民代表旁听会议,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二是强化制度保障。按照“党的领导、依法依规、职能明确、程序规范”原则,党支部领导“两会”制定村务理事会章程和专项协会制度12项,用制度规范行为、服务群众。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管好护好公益设施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最大限度发挥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功能。三是强化监督保。村务监督委员会在监督村“两委”的同时,同步监督“两会”。每年年底,村党支部组织理事长和协会会长在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上述职述责,接受村民质询。四是强化激励保障。根据平时掌握和年底考核评议情况,有计划地把优秀成员培养成为党员和后备干部人选。同时,一大批专业协会会员成为了村务理事会成员,也有多名“两会”成员被推选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
【特点和效果】
袁湖村打造“二三四”村级治理模式升级版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的有效探索与实践,通过民主组建“两会”,规范村“两委”谋事、理事会管事、专项协会办事“三步理事”,强化组织、制度、监督、激励“四重保障”,形成了“五位一体”法治乡村治理模式,2014年入选全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优秀案例100例,2016年在省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交流推广,袁湖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