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自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为深化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进一步拓展法律援助覆盖面,让更多的居民群众了解法律援助、熟悉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2022年以来,胶州市司法局推出了“法润万家 援惠民生”法律援助主题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定制特色课程、创新宣传媒介、夯实基层阵地等方式,多举措做好法律援助宣传工作。让全社会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制度,进一步营造人民群众参与、支持法律援助工作的良好氛围。
【重点宣传内容】
(一)定制特色课程,法援宣讲层层铺开
一是列入“一把手”法治课,凝聚法援合力。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列入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内容,由市司法局对《法律援助法》进行专题解读,党政一把手围绕“法律援助渠道拓宽、范围扩大、质量提高及激发法律援助积极性”四方面亮点内容进行学习,进一步树牢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二是纳入法援律师必修课,提升法援水平。2月17日,邀请青岛市法律援助中心郑鲁慈律师为全市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援助站点联络员授课,重点对法律援助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对法律援助法的适用、代表性条文规定进行解读,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中应遵循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进行了培训。在郑鲁慈律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下,与会人员对法律援助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普及法律援助法律知识方面做到有的放矢,确保精准解答群众的法律困惑。
(二)创新宣传媒介,法援知识随处可见
一是赋能“智慧司法”,抢占宣传阵地。以三里河街道在社区投放社会治理智慧平台为契机,开辟智慧司法模块,将法律援助法相关知识纳入其中,滚动播放,群众遇有法律援助需求,动动手指就可查询到法律援助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实现法律援助更便捷、高效。截至目前,三里河街道23个社区及大型商超、场所已经全部配置信息共享智慧平台,法律援助知识宣传辐射辖区14.7万群众。
二是讲好法援故事,传递法援声音。将法律援助法纳入年度普法工作要点,通过开展“法治十进”活动,将法律援助中心实际发生的案例送到群众身边。同时,发挥司法所贴近基层、熟悉民情的优势,面对面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为有需求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指引,最大程度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2022年以来,市司法局共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活动32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3000多份,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20余人次。
(三)聚焦站点建设,援助本色全面彰显
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要求,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法律援助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法律援助法,让法律援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聚焦“站点建设”,升级打造便民生态圈。2022年上半年,在12个镇(街道)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将法律援助宣传下沉到乡村,群众可就近到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咨询,由社区值班法律顾问为其解答法律问题,若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可随时申请法律援助,由司法所进行申请初审并转交至市法律援助中心,全面构建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实现法律援助服务“一站通达”。
二是聚焦部门联动,全力护航特殊群体。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涉军群体可直接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申请法律援助,提升法律援助申请效率。6月9日,揭牌成立上合示范区涉外法律援助工作站,探索涉外法律服务路径,以法治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上合示范区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为同心同向建设现代化上合新区提供坚实法律援助保障。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发挥“头雁效应”,凝聚宣传合力。领导干部发挥着“头雁”作用,带头学习、遵守法律援助法,有利于提高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同时,发挥部门优势开展宣传活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扩大法律援助法社会覆盖面,切实提升法律援助法社会知晓率。推动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促进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发展,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是探索“智慧法援”,提升服务品质。在社区智慧平台上开辟智慧司法模块,将法律援助法相关知识纳入其中,滚动播放,群众获取法律援助更加便捷、高效。根据青少年、妇女的学法需求以及个性特点,量身定制“普法菜单”,通过开展送法进集市、进商超、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以案释法,寓教于情,法德共进,实现智慧普法与面授讲座、法律咨询相互融合,不断提升群众维权意识和法治素养,推进“八五”普法纵深展开。
三是打造“法援驿站”,提升宣传实效。充分利用阵地优势,全力发挥司法所、工作站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按照“应援尽援”的原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受理等服务,打造出优质、高效、多元的“一站式”法律服务,搭建起一条快速有效的维权通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