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开展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专栏要求,近年来,四川省都江堰市司法局在解决基层社区法治力量薄弱、专业力量缺乏等问题中,逐步探索出依托“社区法律之家”平台,以“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为载体,每个社区不少于10名“法律明白人”的“1+1+N”新模式,通过培养法律明白人拓宽基层治理队伍体系,不断提升基层社区依法治理水平。
【任务措施】
(一)落实“1+1”,社区法律之家与“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增加基层治理专业力量
1. 快速实现社区法律之家“全覆盖”。近年来,都江堰市借助成都市民生目标项目化推进的契机,结合都江堰市城乡社区亲民化改造实践,在全市11个镇(街道)建成了166个社区法律之家,2018年底即实现了“一村(社区)一法律之家”工作目标,以“一站式”法治集合点作为支点,撬动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资源系统集成,推动法治的触角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生活。
2. 迅速推动社区法律之家“标准化”。按照成都市司法局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社区法律之家规范建设试点的通知》要求,对社区法律之家进行升级打造,在符合条件的社区统一了门头、吊牌、灯箱、指路牌、工作牌、座牌等,实现了统一名称、统一功能、统一设施、统一标识、统一用色等“五个统一”,并实现全部社区法律之家有相对集中的办公用房。
3. 派驻“社区法律顾问”提升基层治理专业化。在社区法律之家建设过程中,引入政府购买服务,由市司法局为每个社区选派1名法律顾问,落实“每周到社区服务一天、有事联络随叫随到”的服务机制,切实增强了社区法律之家的专业工作力量。同时,通过“法律明白人”培养,将社区两委、网格员、五老乡贤等纳入社区法律之家服务队伍,保障了社区法律之家参与社区基层依法治理。
(二)探索“四步法”,培养“法律明白人”延伸基层治理专业队伍
1. 精选培养对象,让“法律明白人”来自群众。都江堰市在法律明白人培养对象选择中,坚持来自基层一线群众优先,根据基层治理参与力量实际,精准把握培养人员,形成“4+2”培养对象。横向层面,坚持将社区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人民调解员、社区网格员四类重点人群纳入法律明白人“必培对象”,让他们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带头人。纵向层面,结合法治需求调查结果,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这一行业人群和乡村社区“五老乡贤”这一有影响力的群体纳入“重点培养对象”,通过他们的言行影响更多的群众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2. 确定培养内容,让“法律明白人”本领更高。在培训的具体内容上,都江堰市坚持务实管用、提升法治素养的原则,由市司法局牵头,听取了培养对象和市级部门意见,并征集了27个部门中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法律知识点180个,汇总形成了人民调解、执法举报等20余条基层涉法问题解决途径,编辑了以“案例+分析+法条”为主要内容的《都江堰市“法律明白人”培养手册》5000册,作为培养法律明白人的本土教材,并共享至培训讲师和各社区法律顾问,兼顾理论与实际。
3. 丰富培养方式,让“法律明白人”学出兴趣。在培养过程中,都江堰市坚持线上线下并举,理论与实践不断融合,让培养对象学出兴趣,培养他们坚持学习的习惯。一是线上“声影同传”:市司法局邀请专职律师录制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点视频20期,通过微信、抖音两大平台推送,将理论专家线上课程4课推送至每位参训者。二是线下部门联动共育:构建起“市—镇(街道)—社区三级”和物管行业“一集中”的“3+1”培训模式,分别由司法局、各镇(街道)和住建局按批次开展;通过与法院联动,开展走进法庭听审判,持续强化培训方式的多样性。
4. 抓好考核认定,让“法律明白人”名副其实。对于法律明白人培养,都江堰市在考核认定上探索出“学时达标+测试通过”积分制模式,让法律明白人真正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是压实各方责任:对于法律明白人的日常培训,由各镇(街道)和住建局分别负责,线上线下培训后可以得到相应积分;各司法所在镇(街道)法律明白人培养中起到牵头作用,依托社区法律顾问开展培训和积分管理。二是开展在线测试:由司法局统一搭建“法律明白人”在线测试题库并随时开放,培养对象可以反复参考,在考中学、学中考,通过测试后可获得相应积分。每年底,当培养对象累计积分达到100以上,由培养主体认定其符合“法律明白人”条件。
(三)“1+1+N”新模式,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2020年以来,都江堰市已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3266名,平均每个社区近20人。“法律明白人”从群众中来,经过法律知识“充电”后,再回到群众中去,依托社区法律之家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专业力量,助力基层法治建设。
1. 从“学习者”到“普法员”,法律明白人主动传播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结束后,全市1200余名法律明白人主动加入到市、镇(街道)、社区三级普法志愿者队伍,通过社区坝坝会、法治夜话等平台向身边的群众讲讲法律故事、说说法律规定,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成为基层最重要的“普法员”。聚源镇“法律明白人”杨某在接受培训后对法律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自发组织民间文艺团队编排法治文艺节目,寓教于乐,并成立了全省首家法治文艺公社,将法律知识传播与业余爱好紧密结合。两年间,全市法律明白人通过法治文艺节目演出、以案说法等形式参与法治宣传近3000场次;社区两委成员引导并参与“村规民约”制定3800余条;650名网格员以更高的法治意识配合公安机关破获了多起重大案件。
2. 从“围观者”到“和事佬”,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参与培训的1100余名基层人民调解员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本领,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成功率上升了0.5个百分点。参与培训的“五老乡贤”更是积极加入调解队伍,从以前身边矛盾的“围观者”变成了纠纷化解的“和事佬”。龙池镇的“法律明白人”余某在闲暇散步期间偶然看到苏氏两兄弟与其叔叔因林地侵占发生纠纷,见双方情绪异常激动,余某首次主动做起了调解员,运用所了解的法律知识,并联系社区法律顾问了解法律规定后成功调解。2020年以来,全市成功化解的5500余件矛盾纠纷中有“法律明白人”参与的达到82%。
3. 从“旁观者”到“热心人”,法律明白人成为法律服务中转纽带。法律明白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争做遵纪守法的示范者,同时也更热心地为身边有法律需要的人“支招”,引导群众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办事、解决问题。银杏街道网格员陈某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谢氏老人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老人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陈某想起在“法律明白人”培训中有关公共法律服务内容,随即联系了当地法律服务工作站,很快便为老人办理了法律援助,解决了老人诸多困境。当前,法律明白人已经实现由“不了解法律”到“用法律为民解困”,成为了都江堰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积极力量。同时,经过培养,许多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物业与业主之间矛盾正在大幅减少,小区自治法治德治正在不断融合。
【特点和效果】
(一)充分依托社区法律之家延伸社区法治建设触角
在探索过程中,都江堰市按照成都市总体布局,打造标准化社区法律之家,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派驻具有专业知识的社区法律顾问,完成了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所需平台和主要力量部署,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后纳入社区法律之家工作者队伍,解决了基层依法治理队伍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且让来自群众的法治带头人回到群众中去,解决基层法律服务和依法治理问题更加符合基层实际。
(二)法律明白人的培养与社区法律顾问的联动更加提效
都江堰市对于培训对象的“两大分类”,兼顾了基层依法治理的推动者和生产生活的重要参与者,精准抓住了重点;在编制培养教材方面,收集了大量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知识,整理了大量涉法问题的解决途径,简单实用且有效,实现了“授人以渔”。法律明白人在日常作用发挥中,主要围绕本地周边居民,他们与每个社区的法律顾问互相联系,互通信息,在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服务、为民解困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