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绵阳市梓潼县村规民约“三评两审一监督”助推城乡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与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是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治理效果不佳、互动联系较少、监督管理不足等问题。村(居)民自治是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抓手。但现阶段仍有很多村规民约普遍依据“上级指示、要求”或者生硬套用“模板”制定,成了不为群众所维护的“官约”和贴在墙上的形式化标志,违背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自治原则和宗旨。大部分村规民约的内容是简单生硬的处罚条款,过于宏观、模糊,缺乏可实施性。同时,不少村规民约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执行保障机制,难以落地实施。执行难导致了村规民约被边缘化,失去了约束力和作用力。

梓潼县根据实际需要,在宏仁镇创新试点,根据两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民情民意调研,基于村(居)民在思想认识、民风民俗、生产习惯、议事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和诉求,积极寻求“最大公约数”,牢牢抓住村规民约同制定、共遵守这个“牛鼻子”,形成了村规民约“三评两审一监督”积分制管理办法,经组织部、司法局、民政局等多个部门审查通过后,在宏仁镇实施试点,进一步优化完善实施细则,及时对试点的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并向全县、全市进行推广,充分激发广大群众自治活力和内驱动能,取得良好成效。

【任务措施】

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梓潼县创新工作机制,在宏仁镇探索建立“以村规民约为主线,以群众评价、评审小组评分、村委会评议,党组织审核、村民代表大会审定,村纪检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三评两审一监督”工作法,实行积分制管理办法,有效实现“三治”融合。

(一)强化宣传发动,多方收集村规民约内容“凝共识”

一是紧扣村情,务求实效。针对以往村规民约照抄照搬、繁冗复杂、挂在墙上、无法落地等问题,由村党委(总支)牵头,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乡贤、村民代表“四入户”全覆盖座谈,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将与村民息息相关的环境治理、违建整治、护林防火、邻里和睦、产业发展、公益建设等30余项事务纳入各村的村规民约,形成村规民约修订初稿。

二是突出法治,严格程序。将修订初稿送镇村法律顾问、司法局、民政局、组织部等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法》等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着重确认是否存在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问题,从源头减少法律纠纷,确保基层自治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

三是顺应民意,民主决策。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经社员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讨论,村民大会决定,民主制订村规民约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办法》。四是广泛宣传,深入解读。精心编制了“遵法纪、知荣辱,夫妻和、邻里睦,不滥伐、禁乱建,惜公物、勤劳作”等村规民约“三字经”,内容浅显易懂、语句朗朗上口,制成宣传海报、卡通画张贴于村级活动阵地、交通要道、农户墙院,编制简明画册、村民手册发至每家每户,让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记得住、能遵守。

(二)优化评审流程,切实保障村规民约执行“求实效”

量化管理村规民约,科学设计“三评两审一监督”评议流程,推进村规民约落地落实。

一是组织群众评价,提高群众参与度。每季度末月下旬,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根据被测评户日常表现进行“好、中、差”评价,再根据群众评价结果等次,分别按照60-70分、40-59分、0-39分的分值进行折合计分,让每一名群众都参与到村规民约的执行中,既监督别人,也规范自己。

二是开展小组评议、村委会评分,提高评价准确性。针对群众评价中可能存在情况了解不全、不愿得罪人、评价结果失真等问题,邀请村上德高望重人士、群众代表、“两委”干部等成立5—7人的评审小组,进行二次评分,按照20分的分值进行折合计分,村委会评分按照10分的分值进行折合计分。

三是强化审核审定监督,提高结果公信力。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召开支部(党委、总支)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群众评价、评审小组评分、村委会的评议结果进行审核,并分季度公布审核结果。年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审定村党组织提交的全年考核情况,张榜公布审定结果。村纪检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跟踪监督季度、年度评定过程,对奖惩结果运用情况、奖惩机制运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过程规范透明、结果群众公认、机制运行有效。

(三)狠抓结果运用,切实提升村规民约 “三到位”

以身作则,党员干部示范到位;量化考核,奖惩措施落实到位;结对帮教,后进户帮教到位。“三到位”确保村规民约落地生根,民主治村取得实效。

一是党员示范到位树标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带头是推进村规民约落实的关键。开展“三评两审一监督”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引领群众遵村规、守约定,主动参与到村规民约制定修改、宣传落实、监督评议等各个环节中,确保村民自治工作落实落地。

二是奖惩措施到位正风气。实施“道德超市”积分兑换奖品措施,将每个家庭季度、年度评定等次结果量化为“道德积分”,每户基础分为10分,对年度评定结果排名在1-10、11-20、21-30、31-40、41-50的家庭户依次奖励道德积分50分、40分、30分、20分、10分。加减分后,农户可用高于10分的分值到村“道德超市”兑换相应奖品。实施“红黑榜”制度。对遵纪守规的村民,通过“红榜”全村通报表扬,同等条件下村内优惠政策予以倾斜,并授予模范家庭称号;对违法违规的村民,通过“黑榜”全村通报批评,并取消村内优惠政策。

三是转化帮教到位促提升。坚持乡风文明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对表现较差的群众,由村干部、党员进行“结对帮”转化升级,按照“1对1”的模式,对后进户结对帮教,帮助其摘掉后进帽子。

【特点和效果】

(一)构建村规民约落地机制,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形成乡村治理新局面。绵阳市梓潼县突出以村(居)民自治为主线,以文明乡风建设为举措的基层依法治理模式,在162个村、19个社区全面推行“三评两审一监督”村规民约积分制量化管理办法,切实推动村规民约落地落细落实,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形成“村民订村规、村规约村民、村庄村民管、监督全过程”的乡村治理新局面。
    (二)发挥村规民约自治作用,弘扬好风气,凝聚正能量,有效化解农村治理难题。通过树立正反典型,对村(居)民教育引导,农村好风气得到弘扬,正能量得以凝聚,农村治理难题得到有效化解,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增效,村社“五清”和“扫干净、摆整齐、有秩序”成效显著。同比以往,各类农村矛盾纠纷大幅减少,村庄更加干净整洁,基础更加完善健全,乡风更加文明向上,产业发展活力迸发,农民增收喜讯连连,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2020年四川省司法厅将绵阳市梓潼县村规民约“三评两审”积分制管理办法列为基层治理先进典型经验全省推广。

(三)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基本形成,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绵阳市梓潼县基层治理成效明显,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逐步形成,党委政府公信力,群众认可度、满意率大幅提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农村常住人口较少、测评覆盖面不够、三评事项计分过细、季度测评操作有难度”等问题。

下一步,绵阳市将在“优化测评事项、调整测评频次、形成结果导向、提高奖惩力度、抓实转化帮教”再次探索优化,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梓潼县创新实践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在宏仁镇试点创新探索的村规民约“三评两审一监督”工作法作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行动指南,持续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向纵深发展。